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3期 2017 / 01 / 16 9092

 

以慈心開啟生機

日常老和尚的心與願

   

二十多年前,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有感於現農藥化肥的使用,對我們人體的健康、環境破壞很嚴重,提出推動有機無農藥事業。我當時從事鋼鐵業,心想:「喔,那以後要賣菜呐!」

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與賴錫源(現任慈心董事長)在朴子農場李逢祺(左一)全家人投入有機行列

「同心同願」 從不可能到可能

其實師父了解農藥化肥的害處,以及有機理念,是早年在美國弘法時就接觸到了。後來又到美國,師父帶我去看好幾家有機超市,並一一指給我看:「你看,人家標示得非常好,有機就是有機,非有機就是非有機。」他說:「這就是一個誠實、誠信。」我越看越歡喜,當時步出超市的時候生起一股勇氣跟師父說:「師父,我覺得我們台灣也可以做!」他就看著我笑笑:「好,好,好!」然後講了一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面,他說:「只要我們同心同願,我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抱著這樣的心願回到台灣,先做市場調查,然後去問很多農民、專家、有機商店,所有的人都說三個字—「不可能!」當時台灣僅有的一家有機店總經理勸我們要多考慮,因為他做兩年賠了三千萬,那個時候師父給我兩百萬元,我想:「哇!人家兩年三千萬,那我兩百萬可以撐多久呢?」不過師父說:「你盡力做,兩百萬如果虧完了,這就是台灣沒有福報。」那位總經理跟師父說:「師父,我很讚佩你這個心,不過……」事後師父告訴我:「我們還是要做,正因為困難,但是它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我們更應該要做。」

那個時候不很清楚師父的意思,這幾年慢慢體會到,其實師父心裡有一個宗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義就是:「去做,造因!最後結果怎麼樣,那真的就是看因緣了。」那個時候覺得師父還滿大膽的,有師父當靠山,我們就真的去做了。做農很辛苦的,最早投入的是台中東勢一些弟子,很多人早已不再務農,當師父說要推動有機農業,他們就把鋤頭統統搬出來,又重新開始做。之後北中南又有許多弟子也放下原有的工作,開始響應師父的有機無農藥事業。

蔡華山夫妻日常老和尚與最早投入的台中東勢弟子

「成功的因」之一 因為是外行

後來我們推動有機也慢慢有一點樣子,師父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問大家:「目前我們算起來還有一點點小成就,你們知道它的因在哪裡嗎?」他說:「因為我們是外行。」我那時候想不通,外行能成就專業的事情嗎?後來師父點出,我們開始想要做有機農業,初期發展很困難,專家業者說不可能做起來!這個不可能的背後是什麼呢?是一種執著原先的想法,會認定有機是不可能的。

他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去執著你現有的東西,要去試試看,要不然你就會被你的經驗、習慣限制住。要怎麼樣突破呢?要用智者的認知,就像如果師父沒有說要做有機,我們聽到專家講不可能,就會認為這樣;可是智者的格局不同,我們依著他的教導去嘗試,就可以突破我們原有的侷限。

以慈悲心發展農業

努力幾年後跟師父報告說我們要成立基金會,提出三個名字讓師父挑,他一看就直接用筆一勾「慈心」,我問為什麼選慈心,師父說:「我們做有機農業呢,推展出去,這個名字要讓人家一看就知道我們基金會的目標是什麼、方向是什麼,這個名字是大家都可以感受體會得到的。」所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是這樣子來的。從這裡也看到,我們做有機農業,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真正要我們發展的是什麼呢?真正要發展的,就是發展慈心、發展慈悲的心,用這個心來做有機農業。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