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15期 2012 / 07 / 01 4023

 

當山嵐散去,森林環抱層層的貢寮水梯田,露出靜謐的耒采,望見消失近30年的黃腹細蟌,飛躍在稻穗上的身影,牠無視身旁的農夫自顧自的覓食。此外,游泳技術高超、棲息於山區溪流的食蟹獴,以淡水蟹、蛙、蝸牛、魚為食,也現身在貢寮水田。望著曾經荒蕪2、30年的田區,而今生態日趨豐富,「失而復得」的生態環境,讓老農及義工們寬慰不少。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貢寮山區,先民順應地勢變化,開闢一層層的水梯田,創造出獨特的地景,以及多樣物種的溼地生態。無奈,隨著社會變遷、人口老化、外移的情況,多處水梯田在廢耕的歲月中度過,豐富的生態也隨之消沈。

多年來,林務局關注貢寮多樣的動植物生態環境,於2011春天,偕同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推行「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劃」,一起投注這塊土地的關懷,建構出文化、生態、水土保持、糧食、保存古老農耕技術的合作藍圖。

人禾基金會的執行長方韻如,發現經歷百年風雨考驗的水梯田,具有蓄水、淨水、保土等功能,而且是往來生物的棲息之地,她說:「梯田與隣近的雙溪河,形成往返於山間和海邊的迴游魚蝦,一條完整的道路。大雨來時,水梯田變成湍急河水的替代道路,河水乾涸時,水梯田成了生物可以暫時棲息的濕地。」此外,地形限制下,無法採用農機耕作而使用傳統耕種技術,也因計劃的推展而保存下來。

方韻如邀請基金會加入復育計劃,輔導農友耕作技術,以不用農藥、化肥的友善環境方式耕作,目前有三戶農友以食蟹獴為生態指標,申請綠色保育標章,兼顧了生態與經濟。復耕一年多來,農友發現食蟹獴出没的踪跡,田裡留下牠們吃過的田螺殘殼,產業道路傳出人們瞥見牠們飛快身影的驚呼聲。

農友蕭秀綢望著復耕的水梯田,逐步重現往日容顏,雖然梯田耕作比較辛苦,但是「再度耕作,阿公在天上也會笑。」她欣慰自己沒有愧對祖先,而且愈做愈有成就感。「友善生命、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在貢寮水梯田默默地傳遞著。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