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2期 2014 / 04 / 01 2335

有句名言:「一隻蚊子不能阻擋一隻犀牛,但是一千隻蚊子可以改變犀牛前進的方向」。慈心基金會將三、四月份定為「愛樹行動月」,推動各種愛樹行動,包括種樹、護樹、親近樹體驗、繪畫活動等,希望大家多關心這片大地,帶動社會善的力量,改善這個地球。因此,全區的慈心義工不分老幼,積極參與各區舉辦的愛樹活動,希望集合眾人的力量,共創美好的未來。

親近生命中的老朋友

種樹,你我的責任,學生也不落人後。基金會舉辦「樹與我」繪畫徵選活動中,國小三年級的吳浩仁同學,畫出在果園中採摘橘子的情景,他說:「我去奶奶家時,奶奶都會摘橘子給我吃,橘子非常香甜,那是奶奶疼愛我的味道。」橘子樹讓他擁有溫暖的祖孫情。

曾經參與2010年種樹活動的國二范又方同學,看到自己種的樹苗逐漸長大,她說:「看見澆水後的樹苗生機蓬勃,不禁想和其他人分享這份感動。」種樹讓她看到許多希望,換來一片生機大地。

在任何地方都想看到樹的高一黃品鈞同學說:「看到茂盛的樹葉、樹上的鳥鳴、樹下家人溫馨的剪影,大地一片光采。相較於都市高密度的建築物、工廠的烏煙、昏暗的天空,這樣環境下人們快樂嗎?」樹,讓他看見生命的美好。

大專生藉由參加基金會舉辦的「珍愛地球真愛樹」活動,認識守護人們及大地許久的老朋友---樹。豐富的課程除了知識的學習,還有生命的體會,令交大黃士恂同學印象深刻的是,樹根深盤土壤的老櫸木,於2009年八八風災的嚴重土石流中,拯救山區一家人的性命。他了解積極種樹的意義,不僅人類需要它,還可以拯救地球,如果台灣森林的覆蓋率更高一點,也許土石流會更少一點。再者,有些人因為經濟因素砍伐雨林改種經濟作物,當事人若能多了解森林的重要,也許就能少一些破壞。因此,他深深覺得種樹之餘,還要透過教育來保護雨林。

愛地球無國界

為了響應基金會種樹救地球的活動,慈心義工徐英瑋與家人,於2014年3月23日在故鄉南投埔里,提供1公頃的農地來種樹。

春陽瑟縮、天空微陰的三月,正是植樹的極佳天候,許多人攜家帶眷參與種樹活動。慈心義工累積多年種樹的經驗,找出護樹的妙方,就是在回收的厚紙板上,先剪一個十字型套入小樹苗,覆蓋周遭的土地,就可抑制雜草快速的生長。

大家相約來種樹,令國際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位慈心義工邀請同事及其美籍妻子Jessica,一起來種樹。熱愛大自然的Jessica很訝異:「這群人這麼快樂,而且每人都好可愛。」結束後仍回味無窮。之後,又參加幾次的種樹活動,Jessica邀請德籍友人及友人的母親一起來參加。結果,德籍友人的母親回國後,談起在台灣最難忘的事,就是種樹。

墓地重生新希望

為了慶祝植樹節,雲林縣政府與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於2014年2月28日共同主辦種樹活動,斗六市公所承辦,斗六市民代表、林試所和慈心基金會共同協辦,邀請民眾一起在「斗六市九老爺環保自然生命園區」種樹,也分贈樹苗給民眾帶回家種植。

原本是墓地的九老爺生命園區,因遷葬而一片光禿,毗鄰納骨塔,數百位民眾熱烈參與種樹,驅散了墓地的氛圍。斗六市長謝淑亞說:「提到種樹就有一種感動,十幾年前在福智教育園區種下菩提樹,現在一片綠意,傍晚很喜歡在那兒散步,洗滌身心的疲憊。這次的種樹活動,自然想到基金會。」

有位民眾官錦駿帶著全家一起來種樹。他的老家在瑞峰山上,八八風災時,因土石流受損嚴重。他說:「大地是人類生存根本,水土保持要做好,如果不愛護它,直接受影響的是我們,而且山上造林比平地種樹更重要。」

一群有心人歡喜的種下1600棵小樹苗,相互約定明年再來探望親手栽種的樹苗。

種樹館 眼鼻手一起動

為了感恩森林、關心周遭的樹木,慈心基金會於年初的大型活動中,設置了「真愛地球種樹館」。活動中送出竹柏、蘭嶼羅漢松共一萬棵樹苗給參與者,希望大家種下樹苗後上網登錄,種樹館則持續追蹤,等到樹木長到可以移植時,再種到合適的土地。

當大家了解種樹的好處以後,「種樹館」播放相關影片,並陳列美麗的種子育苗盆栽吸引大家的注視,原來,許多都市人想要種樹,往往因沒有土地而裹足不前,而種子育苗盆栽可作為擺飾,一段時日後再移植到土地上,所以都市人可以在家育苗。

除了用眼觀察樹木,也可用鼻來聞樹木,有人說:「木頭的味道,讓人有舒服的感覺。」至於果實加工後可以品味的樹種,例如,咖啡、肉桂、茶等,受到參觀者的歡迎。還有運用DIY,將油桐種子作成烏龜的造型,或以青楓、櫸木的葉型做成手刻樹葉印章,或撿落葉做成書籤等,吸引小朋友的喜愛,就可帶動小朋友認識周遭的環境。義工巧妙的運用各種方式,讓參與者親近樹木,對大自然多一分感覺,大地就多一分珍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