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920-800-1

今年有機島茶最後一場論壇,365天的等候,桌上應景的欒樹花影,在這一刻悄然盛開...
茶席中央,是兩位年輕的茶師,她們的工作室叫做「二方」,茶師雖年紀輕,卻都是第四代茶農的孩子;
手上拿著不只是茶壺,而是承載了茶香世家與土地的記憶。
今天,「二方」帶來兩款「焙火型有機烏龍茶」,想讓我們從一顆種子開始,去感受茶的香氣、火的溫度,還有那份屬於土地靜謐的力量。

1200-800-1茶食的設計<br>就像種子在泥土裡破殼發芽的概念...
image 201920-800-2
二方 來自竺與芳的名字,也來自人與自然的距離.
580-390-9580-390-10
580-390-1沒有了「視覺」的主導,<br>我們試著從「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重新認識茶...580-390-8
580-390-9580-390-10

土地與時尚,看似遙遠。
一個是靜止的根,一個是流動的風。
但真正的時尚,不是追逐潮流,而是對「當下」的敏銳感知。
土地,就是最真誠的「當下」。
它透過茶湯告訴我們:今年的雨多了、水分豐滿了、茶樹開始發芽了....
而茶席,就是我們感知土地節奏的方式。
我們,要做的,就是靜下來,感受著...

接下來呢,我們請工作人員發一下細紗眼罩~
我們要暫時把大家的視覺關起來。
當大家戴上細紗眼罩的那一刻,世界安靜了下來。
沒有了「視覺」的主導,我們要試著從「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去取得更多外在的資訊;
用「心」去聆聽,
今天這兩款茶要說的故事.....
因為環境是開放式的,也請大家先深呼吸,
把心靜下來.....

聞聞看,茶湯是不是有熟果香、鳳梨乾或龍眼蜜的氣味呢?
這是中發酵焙火茶的特徵。
當茶湯入口,請感受它在舌面上的收斂感與滑順度,
這是有機茶特有的口感表現。
茶葉摸起來會稍硬,這是高溫焙火後的自然反應,
但茶葉依然能舒展開來,代表它的活性很好。
接下來我們請大家聞五個高腳杯,
裡面分別是鳳梨乾、蜂蜜、松木、青果皮、甜腰果的香氣。
這是我們在茶湯中常聞到的幾種元素。
大家是不是覺得更能敏銳覺察到平常不易體驗到的味覺細節..

1200-800-2
580-390-11參與學員現場回饋580-390-7
580-390-3580-390-5
580-390-9設計茶食的「一碗食舖」雅妃<br> 當一聽到「種子」, 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它有爆發力、會發芽」....580-390-10

茶席甜點也呼應了「種子」的主題。
「一碗食舖」的雅妃:
我們一聽到「種子」,
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它有爆發力、會發芽」;
所以這一場的茶食主題,我們選擇以「24 節氣中的五穀類」來設計...
選擇了有機蕎麥、黑豆、小米、稻米與黑米,
當它們被加熱時,「啪」地爆開,
就像種子在泥土裡破殼發芽——
春風輕拂、夏陽照耀、秋收累累、冬藏深沉。
一顆小小的種子,就能長出整個季節的風景。
而一杯茶,也能喚起我們當下,對土地最柔軟的感知。

今天的茶席,不只是關於茶。
它關於土地,也關於我們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從茶湯裡聽見風的聲音、從香氣裡感受到雨、從茶食裡嚐到了大地的能量。
或許,時尚不在伸展台上,而是在每一個我們用心感受的「當下」。
閉上眼,讓茶湯說話——
會發現,種子,其實一直都在發芽。 🌱

12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