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於2011年起推動守護農田生態的「綠色保育」標章,2022年已有超過450位農友通過,為鼓勵優秀的綠保農友,慈心籌辦了「大腳印獎」,設立「農田生產」、「農場生態」,以及「土壤碳匯」三類獎項。隔年舉辦觀摩會,開放農友們至得獎者農場取經,並直接與專家對話解惑,今年再度舉辦三場,農友與專家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為更多的農田帶來希望與生機!

 

9月19日,雲林的天氣依舊晴朗,慈心基金會在古坑進行第三場「綠色保育大腳印獎觀摩會」,主題是「竹園管理與廢棄物再利用」。由嬌堂農場場主,同時是產銷班的沈榮堂班長分享竹園經營管理的技巧。沈班長接下父親的慣行田區,毅然決然轉作友善耕作多年,有很深的體會與實務經驗,本次觀摩並邀請作物專家—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斗南分場分場長黃瑞彰博士蒞臨指導。

 

秉持不用藥,自然有口碑

沈班長不僅自己申請綠色保育標章,也帶動整個烏殼綠竹筍的產銷班不使用化學農藥,保證無農藥檢出的竹筍,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拍賣場,已經有優良的口碑,獲得通路商的認可與信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都能以合理的價格完成拍賣,對班員來說是既安心又安全的的產銷模式,讓大家在耕作上保持歡喜,逐漸擴大友善田區面積。 

 

用心護生態,老天疼好人

班長在田區發現諸羅樹蛙後,農務操作更小心。有一次用自走式割草機除草,發現草叢中青蛙四處走跳,當下改用背負式除草機,小心翼翼地從旁慢慢割,深怕打傷青蛙,雖然麻煩一些,但是這些動物在田區生活,也顯現出農田的健康與豐富。班長深信老天疼好人,保護這些生命,自然有好報,難怪班長種的竹筍與南瓜,都沒有甚麼蟲子來叮咬,能夠長年的豐收,品質維持高檔。 

 

細心觀察與試驗,耕作技術一流

班長採用南瓜與竹筍間種的方式耕作,南瓜藤與葉子鋪地能保土保濕防沖刷,竹園維持豐富的生態,青蛙、蜻蜓、蚱蜢、鳥類經常進出,甚至產卵築巢,繁殖後代,多樣的物種讓生態自然平衡,對竹筍與南瓜不利的動物與病菌相較於慣行田少了很多。另外在竹筍的採收與竹園的管理,班長也有優異的技術,如何採筍留筍,怎樣砍伐老竹,培育強勢的竹苗,隨著豐富的經驗,技術也日益成熟,並指導班員學習,提升整個產銷班的竹筍品質。

 

老竹更新,化廢竹成金

來自南投的農友很困擾,砍除的廢竹不知如何處理?以碎木機粉碎是最直接的方式,再結合碳化設備,燒製生物炭並收集竹醋液,回歸農田,增進土壤健康,讓更多微生物與養分的吸附,能促進作物的生長,也能抑制病原菌,增進植株健康。沈班長甚至能夠販售,增加收入,可說是點石成金,廢物再利用的循環農業範例。

 

黃博關心農民生計,兼顧竹筍的質與量

黃瑞彰博士百忙之中還是願意來上課,他說:「因為是雲林的農友,一定要好好照顧。」黃博士表示:學理研究上有科學的依據,再結合農民的實作,透過產學的合作找到最適合的技術,進行改良與複製。黃博士鼓勵農友從事友善耕作時要輔以合理化施肥,以嘉義大林農友為例,注意合理化施肥的竹筍產量不僅增產2成,特級筍更是增加了不少,實質收益大幅增加,讓農民更有信心。黃博提醒農友要關注土壤酸鹼度、有機質含量與電導度三項指標,合宜的土壤環境是微生物的搖籃,更是培育良好的竹筍的產房,再結合草相管理、培土、施肥,生產好筍是水到渠成。

黃博強調:「有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食物,一切從土/頭(台語)做起。」

 

今年三場「綠色保育大腳印獎觀摩會」看到農友的專業,豐富的經驗與技術融入在農田與作物之間,提供參訪學習者向上的契機與動力,明年第二屆大腳印獎選拔即將展開,歡迎綠保農友踴躍報名,分享您耕耘田園的寶貴經驗,讓農產品的產量、品質更好,田區與周邊環境更健康、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