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氣候劇烈變遷,看天吃飯的農友如何抗暖化,讓農田保有生產力,充滿生機!

慈心基金會於2011年起推動守護農田生態的「綠色保育」標章,2022年已有超過450位農友通過,為鼓勵優秀的綠保農友,慈心籌辦了「大腳印獎」,設立「農田生產」、「農場生態」,以及「土壤碳匯」三類獎項。隔年舉辦觀摩會,開放農友們至得獎者農場取經,並直接與專家對話解惑,今年再度舉辦三場,農友與專家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為更多的農田帶來希望與生機!

 

7月29日,凱米颱風剛過,恢復酷暑高溫的天氣,慈心基金會在坪林也火熱的進行今年第一場「綠色保育大腳印獎觀摩會」,主題是農友非常關注的「土壤養護與碳匯」議題。由綠光農園陳陸合分享茶園管理的操作經驗,並邀請土壤專家—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陳興宗館長現地指導,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帶來的高溫、乾旱與暴雨的挑戰下,為在場的農友提供最佳可實際操作的解方。

 

茶園即花園 護土護水庫

陳陸合十八年前從電器公司退休後回到故鄉坪林,不忍家鄉被農藥、除草劑汙染,一開始就堅持以有機的理念經營茶園,但是對賣茶毫無經驗,於是採取消費者到茶園採茶、製茶到喝茶的深入體驗方式經營。

大片花海的景觀是茶園的一大賣點,波斯菊、萱草、魯冰花輪流開著,還沒喝到茶,心情就已經放鬆,得到療癒。美歸美,妍麗的花草其實有著重大的任務—改善土壤,豐富生態。雖然後來因租約到期換地,不變的是草生栽培與種樹。這樣半野放的環境吸受到許多動物青睞。茶園原先泡農藥的藍桶子成為保育類動物翡翠樹蛙育嬰房,偶而也會撞見美麗的藍腹鷴優雅地逛大街,還有山羌、藍鵲、穿山甲、食蟹蠓…毫無忌憚地在茶園閒晃,因為這美麗的茶園也是他們的家園。

 

談到因應氣候變遷的要訣,陳陸合建議要隨著氣候的改變選擇適合的品種,像坪林原先習慣種青心烏龍,現在換成紫玉,以草生栽培覆蓋土壤、砌石阻擋土壤流失,也在茶園周遭種樹,營造一個接近自然的環境,這些作為直接發揮了水土保持的功能,守護了供應大台北地區水源的翡翠水庫的潔淨,還因此獲得水利署頒發「優良茶園」鼓勵。

 

氣候在變 人也的思維也要轉變

聽完陳陸合的分享後,大夥兒來到茶園,一排排整齊的茶樹,在接近中午葉片還是直挺挺的,陳興宗館長笑說:「這裡的茶樹沒有睡午覺,表示是健康的茶樹!」

陳館長很敬佩農友,因為農業是全世界最複雜的行業,工作場域在野外,大自然有太多無法控制的變數,加上氣候異常,作物長得越來越不好。「面對氣候變遷,人也的思維也要跟著轉變。」陳館長以坪林為例,從前經常是毛毛細雨,是茶樹喜歡的環境,現在乾旱天數拉長,等到下雨又是強降雨,加上當地土層不深,屬於砂質土壤,坡度又高,水和肥都留不住,因此要想辦法「留住水」。

如何留住水?買水塔?挖水池?陳館長說:不是找更多的水,而是讓土壤產生保水力,變成水庫。一分地若是用一公分的水,需要十噸的水塔,與其沒有上限的花錢找水,不如讓土壤成為「水庫」,聽到這裡農友們眼睛一亮,陳館長強調土壤成為水庫的一個重點「善用草!」。

 

草不是敵人 是你的員工

「要讓土壤變成水庫,首先要有如海綿可含水的有機質,還要有小孔隙。」陳老師一邊說一邊用長管狀的取土器用力往下插,取出表土以下的土壤說明。「比較黑的一層是有機質,效果最好的來源是堆肥,但成本高,還要搬運,最便宜易取得的是草,讓草長到茶樹的七八成高之後壓倒,只要不妨礙耕作與茶樹光合作用即可。」「草不只增加有機質,還可讓茶樹健康增加風味,所以草不是敵人,是你的員工。」陳館長一席話顛覆了一般農友「除草務盡」的做法。

 

陳館長說,草的好處多多,他會幫你照顧土壤,形成土壤孔隙、提升有機質,為土降溫,抵抗雨水沖刷又能保水,所以要善用草,不要讓土壤裸露,也不要常翻土,如果土表很硬先翻一次,之後放著長草,讓草根紮下去,增加孔隙讓空氣流通,孔隙是地下交通要道,讓訊號營養得以傳輸,有如人類的都市道路,營造好的生活機能,連續的孔隙有利於土壤小生物與微生物活動,慢慢形成團粒,就是健康的土壤,健康的土壤則能發揮保水蓄水功能,形成天然水庫,草功不可沒。

 

病蟲害來襲 怎麼辦?  

土壤健康,作物也就健康,就不用擔心病蟲害。「因為蟲喜歡吃病的或要死不死,或營養不良的植株,就像人免疫力弱,容易生病。」陳館長接著說,植株要健康因素除了土壤健康外,還要留養,就是不要太頻繁採茶,讓茶樹「吃飽」,因為植物的「飯」要自己製造,樹葉是它的營養器官,需透過葉子行光合作用產生茶樹需要的養分,給肥料只是給他材料,沒有葉子它無法「做飯」,也要注意日照與通風。

陳館長也點出田間生物多樣性是減少蟲害的關鍵:「生物多樣性夠高,會達到平衡,天敵會平衡環境。」陳館長建議可以在茶園種會開花的蜜源植物吸引天敵來抑制蟲害,因為種花草款待天敵,有如提供員工餐廳與宿舍,牠們會願意住下來,幫農友除蟲。

 

因應氣候變遷 養好土壤增加韌性是王道

從茶園回到農場活動中心,農友們把握機會提問,有位農友更積極地請陳館長午餐後加碼到他的農場診斷。對於這一場「土壤養護與碳匯」的學習,農友表示:「解決我很多年來種茶的疑問!」「農場主人很有經驗,是我學習的榜樣!」也有農友表示對陳館長、農友及工作人員的用心印象深刻,希望慈心能常開類似課程。陳館長則表示,陳陸合把適合的品種帶進來,再開發新產品的市場,非常不簡單。「氣候變遷不只作物要生存,農友也要想辦法生存,陳陸合是很好的示範。」

  

在氣候變遷嚴酷的條件下,健康的土壤能發揮保水與碳匯功能,而善用草勿讓土壤裸露,是土壤健康與營造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的關鍵。綠色保育的精神是人跟環境,以及生存在環境中的生物和諧共好,把土壤養好,作物健康,人也會健康,對整個生態環境與氣候也有直接正面的影響。

今年第一場「綠色保育大腳印獎觀摩會」告一段落,接下來八、九月還有「農田棲地營造與生態觀察」與「竹園土壤管理」兩個課題,歡迎農友們一起來和綠保典範農友與專家一起探討學習。

(報名資訊請點入慈心網站:2024大腳印獎系列活動~典範農友觀摩會歡迎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