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塊農田被友善對待,等於人的健康與動物的生存獲得保障!「綠色保育標章」就是在這樣的目標下誕生,歷經15年的努力,如今已是臺灣涵蓋農田面積最廣、棲地類型最豐富、保育物種最多元的生態農業標章。即日起至(2025)9月26日止,林業自然保育署與慈心基金會特別於百年古蹟「保育小站」舉辦《田裡交會的腳印——綠保十五週年特展》,展場以「家」為設計意象,象徵友善耕作的農田既是生產安全健康糧食的所在,也是動物安心棲息的地方,守護著我們共有的家園。

在8月27日於保育小站的記者會中,農業部長官、農友與支持綠保的企業、廠商與通路商蒞臨現場,一起回顧綠保的努力歷程,並期待有更多的人能支持綠色保育守護人與動物共同家園的行動。

 

林業保育署汪昭華處長說,綠保標章15年來至今有675農友參與,有一千公頃的成果。此外,林業保育署還推動了「國土生態綠網」、「生態給付」與「保育共生」認證,引起很大的迴響,相信未來生態保育與生計是可以一起共榮共好的。當年和慈心一起推動綠保標章的林華慶署長不克前來,傳遞了對慈心及綠保農友與協力夥伴多年來的堅持表示感謝,並強調消費就是最強大的保育力量:「綠色保育標章從最初守護水雉,擴展到許多其他珍稀物種,讓臺灣農田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庇護所,同時也帶來健康、安全、永續的農產品,消費者透過購買綠保產品就能參與保育,實現農民、生態與消費者三贏的共好,邀請大家一起成為綠保行動的夥伴!」

林業保育署汪昭華處長

 

15年堅持友善耕耘 產銷消串聯共善

「綠色保育標章」源自2010年,官田水雉中毒事件引發大眾對農田生態關注,林務局(林保署前身)與慈心攜手推動經濟與保育兼顧的生態標章,十五年來,慈心基金會陪伴農友,從克服耕作技術,到生態調查與棲地營造,原本只重視生產的農友,逐漸將目光轉向田間的小動物,並導入參與式查證系統(PGS),開放消費者、通路商、農民共同查證,朝向更信任、公平的永續農業方向發展。2023年舉辦「大腳印獎」評選,表彰在生態保育、碳匯與生產技術上有傑出表現的農友,策發使命感,鼓勵農友互相觀摩學習並持續提升。

隨著綠色保育農友漸增,慈心在全臺各地舉辦「田裡有腳印市集」,連結消費者與農友、媒合通路業者與加工廠研發產品,也啟動企業認養與「綠保米缸計畫」,投入社會公益捐贈,擴大綠色保育農產品的價值。另外,長年支持友善農產品的里仁公司,近期則支持「綠保小農直送」,讓綠保銷售通路獲得保障。

慈心基金會有機發展課課長郭竹君

 

里仁公司李妙玲總經理對於農友為了環境捨棄部分經濟的勇氣令人敬佩!也很高興綠保農友越來越多:「因為更多的農友加入,從當初只有米和茶,到如今貨架上有各種水果與農產,感受到農友十分用心。」除了各種蔬果外,綠保申請品項也增加了花卉。財福海芋田盧品方說:「種植花卉從減藥到無農藥過程比食用作物還難,如今通過綠保,實屬不易。」曾有客人跟她說,感謝買花的同時能有機會參與了農田保育,令她十分感動。

協助綠保小農加工的Me棗居陳淑慧本身也是農友,她看到小農加工的困難,期許自己走在前面,讓後輩在此基礎上有前進的力量。而長期支持綠保農產品加工的潤泉公司開發部黃淨芳經理說農產品加工不只是責任,最希望的是消費者使用時可以感受到用心與對土地的關懷。

里仁公司李妙玲總經理(左上)、財福海芋田盧品方(左下)、me棗居陳淑慧(右上)、潤泉公司開發部黃淨芳經理(右下)

 

從台灣到國際的綠色力量,你也能一起參與

「綠色保育標章」這份慈心與農友共同守護農田生態的承諾,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已推動至全臺22個縣市,如今綠保農戶已超過675戶,面積突破1,000公頃,作物品項也從食用作物擴展至花卉,而農友們在田區記錄到的物種已逾2,500種,其中包含46種稀有與保育類動物,打造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這份堅持與努力也走向國際。不僅在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IPSI)等會議中分享綠色保育案例,玉山銀行長年支持的「玉山瓦拉米」計畫所在地花蓮南安,也提送申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共生地認證方案(OECMs),對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這些對臺灣農業及生態環境的貢獻與成果中,產銷消多方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有眾人的共同支持,讓綠色保育標章遍地開花。11年前玉山銀行就支持了花蓮南安有機/綠保稻田生產,玉山銀行風險管理處的張清玉協理說,透過資金挹注,慈心輔導種出的「瓦拉米」收購後贈予員工與客戶,同時也把保育理念傳遞出去,覺得能為生態盡一份心力與有榮焉。

玉山銀行風險管理處的張清玉協理

 

長期配合慈心生態調查與指導的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黃于玻總經理則表示:綠保15年來逐漸擴大十分可貴,各式專業者都加入進來了,大家一起走出使命、看到未來。「重要是農友拍攝記錄做出生態履歷,由動物認證讓消費者放心,而最特別的是生產作物外還生產故事,看到台灣接地氣的未來。」

最後,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對產官學界與農友的支持深表感謝,並提及:「15年前,只想要保護保育物種,後來接受新知識想法,人和動物的關係不只是保護稀少的,後來將紀念性物種與棲地營造放進來,更農友更容易加入綠保行列。」執行長還講到一個好消息,列入保育類的石虎的足跡已經從苗栗延伸至台南,其中因農業不使用化學農藥,對動物可避免直接傷害,說明了農田不只是生產,還乘載了動物與人類的希望。

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黃于玻總經理

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

 

跟著腳印去探訪動物的家 聽田野聲景帶種子回家

走進有如立體繪本打造出的故事屋,手繪農田裡各種生動可愛的小動物穿梭其間。跟著地板上的小腳印來到「展區一:我們的友善,他們的家」:大幅的臺灣島圖呈現六百多位綠保農友在各種樣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中央擺放著形色皆美的生態食材,營造出滿滿的幸福感;漫步於綠保緣起與重要里程碑的時光長廊後,轉入「展區二:棲地觀察筆記」--從小米防鳥網、猛禽棲架及棲地營造,看見綠保農友的用心與智慧;「展區三:田野聲景坐下來聆聽專業音樂家所創作,療癒人心的人、動物與農作的聲音及節奏;牆面上農友的耕作心情與生態書籍也等著您駐足品味;最後,記得帶一包農友自家採種的種籽回家,讓綠色保育精神在心中持續發芽。

 

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至今,這項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行動,已在全臺各地凝聚成一股友善土地的力量。邀請您走進《田裡交會的腳印——綠保十五週年特展》,看見農友的用心,感受土地的生命力,並以實際行動支援綠色保育,讓臺灣的農田、生態與我們的家園共同永續與茁壯。

 

  • 展出期間:2025年8月22日(五)~9月26日(五)

              12:00–19:00(每週一休館)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協力夥伴》全臺675位綠保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