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19 / 10 / 06 3930

今年9/3-9/6慈心基金會兩位同仁,前往日本九州的熊本縣參與第八屆里山倡議國際夥伴聯盟大會。

慈心基金會在2016年加入成為國際里山倡議網絡會員,並在去年首度受邀參與大會,今年,是慈心第二度代表組織前往日本參與,此外台灣還包括農委會林務局、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國立東華大學、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等10個單位,一行共計16人前往參與盛會。

「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保育、科學及實地從業人員的平台

里山倡議,是為了呼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縮寫:CBD)中的第二個目標「永續利用」所發展的行動。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在愛知縣名古屋市,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第10次會議(CBD-COP10),會議上除了提出「愛知目標」,制定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10年策略目標外,也在日本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提出了「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並成立了一個保育、科學及實地從業人員的平台,也就是「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近十年下來,已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50個會員組織。

台灣代表分享里山動物列車、生態與工程平衡等案例

9/3會議第一天下午,大會先針對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架構,以及里山倡議強調的地景取向(Landscape approach)規劃方法與該架構的關係進行簡介,並介紹接下來專題專家工作坊的討論主題及進行方式。次日也由聯合國大學永續性高等研究所(UNU-IAS)、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等單位合辦公開論壇,讓更多社會大眾、專家認識地景取向的概念,以及熊本在地的里山案例及世界農業遺產(GIAHS)推動經驗。

2020年,愛知目標面臨到期檢核點,十年來,這些目標儘管立意甚佳,卻大多數都無法在2020年前真正落實。故生物多樣性公約等相關國際平台,正在積極展望、討論「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本次會議焦點也圍繞在此議題,集合世界各地的政策制訂者、專家、社區工作者,舉辦工作坊,以世界咖啡館的形式,從自身實務經驗出發,針對里山倡議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相關的15項子題提出反饋與建議。工作坊議程相當充實且緊湊,台灣代表議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分享如里山動物列車、生態與工程平衡等案例。

慈心人員向國際友人介紹基金會業務解說人員介紹阿蘇草原生活模式

阿蘇地區的「野燒」、不是給人走的「通潤橋」

會議最後一天,由熊本縣政府安排分組參訪行程。慈心兩位代表分別至阿蘇地區、通潤橋棚田進行參訪。在阿蘇地區的行程中,成員前往阿蘇草原學習館,認識阿蘇地區獨特的「野燒」經營模式。經歷多次大型火山爆發後,落下的火山灰、堆積成大量的礦物層並形成草原地形,成為有利畜牧的環境,當地居民為了防止草原演替成森林,上千年來每年2、3月會進行野燒、以防止森林化,構成特別的文化與人地關係。不但是當地里山地景的代表,也成功申請成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世界農業遺產(GIAHS)之一。

通潤橋建於日本嘉永7年(1854年),目的不是給人過而是為了運送水的灌溉渠,橋上放置3條用石頭所作成的通水管,利用連通管原理順利的將水透過這些通水管運送到白糸台地,通潤橋的企劃、設計、資金計劃和施工,綜合民眾的力量,灌溉了白系台地約100公頃的田地,也創造出壯觀的棚田景觀!當地棚田聚落結合佐藤山特有新鮮地方食材推出農家便當,並安排大家於農家享用,其飯菜就來自週遭水田及菜園,並結合梯田、農路,休耕地和農家花園作深度遊程導覽。行程中,感受到在地住民如何透過農業地景的維繫,以文化內涵為基底,透過積極維護及行動企劃,做為當代回應里山倡議的具體實踐。

慈心代表與其他台灣夥伴參訪通潤橋梯田歷史悠久的通潤橋及梯田景觀

阿蘇火山口結合地方食材推出農家便當

生物多樣性—有你一定有我

回歸慈心基金會宗旨,創辦人日常老法師曾提及在推動有機事業時,不同利益關係人應該是「有我一定有你,有你一定有我」彼此兼顧、互相互利、彼此成就,且與外在環境息息相關。里山倡議提出「人類與自然經過多年的互動所形塑的動態鑲嵌棲地(dynamic mosaics of habitats)和土地利用(land use)方式,並透過這種土地利用方式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EPL),無形中呼應老和尚的上述呼籲。而2009年官田水雉中毒事件後,慈心與林務局合作推出「綠色保育標章」,即是基於上述互助精神,以友善耕作能夠提供的生態價值為訴求,強調生態保育及經濟活動並重循環不息的體現,2016年,慈心即以綠保標章的推動成果,加入成為IPSI會員。

今年度,以農耕地景的串連及積極保種面向來回應慈心基金會輔導的花蓮南安部落專案,基於里山倡議的啟發,嘗試將有機農業的單一生產價值,轉化為人地共好的環境生態維繫,回到部落的文化條件及傳統知識,從婦女家庭菜園的傳統作物,透過地方品牌的型塑與小熊便當的推出,找到不同權益關係人的連結及協作可能,以及思考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EPL)中文化-生物多樣性的多元價值,這是需要公、私部門及地方聚落的共同參與,自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建構夥伴關係,回到慈心永續的未來發展,擴大參與機制及社會責任,促使彼此更開放、積極的胸懷共同攜手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