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5 / 11 / 10 37

林業保育署於2024年起推動林下經濟產品驗證標章,全臺已有28位林農通過稽核,林華慶署長一一頒發證書致賀。

台灣島嶼擁有複雜多樣的地形與氣候,森林覆蓋率超過60%,多樣性的森林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林業保育署在守護森林的任務下,也致力於活絡山村經濟,因此,從2019年起有條件地開放森林副產品生產,為地方創造收益。更進一步,為了讓消費者可安心購買,於2022年委請慈心基金會參與擬定與執行林下經濟產品驗證制度,2024年開放驗證標章申請至今已有28位林農通過稽核。為肯定通過驗證林農與山林共榮的努力,2025年11月6日林業保育署與慈心基金會共同舉辦「林下經濟產品驗證暨成果發表會」,與輔導陪伴林農的各分署長代表、學者以及家人,共同見證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

 

歷史的一刻:林下經濟把農業版圖完整化

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表示,以往林農在林地造林以外,難有其他收入,而且往往歷經20~30年無法獲益。目前規劃在不影響原有森林生態原則下,開放栽種適合當地之食用或藥用等植物,以回饋土地所有人,也避免林地轉作他用。目前公告可栽種品項有十種(註),明年(2026)將開放一百多種品項,包括傳統作物或有商業潛力的作物,農友可提出計畫,期待在經濟支持下創造青年返鄉契機,穩定山村,世世代代與森林生態共好共榮。

長期於原鄉部落陪伴指導農友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提到:林下經濟從品項增加、驗證範疇擴大,對森林永續經營及山村、部落的照顧更加具體,除了增加經濟收入,還能有效保護森林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促成生態與經濟共好。

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左)、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

 

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談起慈心參與驗證制度推動,感謝一路上有很多學者專家指導,林農也給予許多寶貴意見,還有各分署長官推薦林農,制度才能順利上路。蘇執行長說,談到農業一般認知是農地生產,其實還有林、漁、牧,而關於林業也只想到林木運用,林下經濟已經把農業版圖完整化。

然而,林下經濟制度和有機農業有何關係呢?蘇執行長表示:「很多人認為有機標章才叫有機農業,其實,我們講有機標章是法定上有機產品標章,廣義有機農業已經把相關友善耕作乃至林下經濟產品含括在內。」對此,蘇執行長佩服署長的遠見,以林下經濟將友善耕作推向山林,看到長遠的價值與影響力。

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

 

多重效益:守護森林、活絡山村與林農收益

許多林農對林下經濟政策表示感謝。來自台東縣東河鄉農友李清亮很高興地表示:租了20公頃的林地將近30年沒收入,之後種段木香菇收益不錯,女兒與孫子都決定回來幫忙。他還計畫種樹(楓香)自產段木來源,希望未來能達到50公頃,進一步再發展碳匯事業。李清亮欣慰地表示:「每次走進林地,看著樹木長得茂盛挺拔,心裡都覺得很踏實、很感恩」。

從事森林蜂產品的王志聰表示:早期的森林連撿木頭、種香菇都不行,管理非常嚴格,目前開放林下經濟且輔導林農耕作,對農友來說是一大福音。霧台鄉青農廖晉翊利用林下養蜂與金線連產業,不僅獲得百大青農肯定,也帶動社區發展;來自嘉義的農友翁榮顯帶動社區林農種植臺灣金線連,在專家指導下技術與產量均提升;台灣山茶代表謝國華在茶樹管理上,透過適度修枝與半遮陰控制,以茶樹自然發展與森林健康為主,並注重品質。

農友分享(左至右) :王志聰、李清亮、翁榮顯、廖晉翊、謝國華

 

其他還有牡丹鄉以林下經濟作為地方創生主軸,帶動全鄉產業活絡;苗栗賽夏部落、三峽馬藍染、南投蓮花池林下養蜂、臺中大雪山段木香菇等地,更可喜的是,有越來越多三代共同守護森林的身影。這些例子都展現了林農在山野間的辛勤與智慧,也讓林下經濟真正成為「守護森林、創造收益、活絡山村」的可行模式。

林業保育署八個分署分署長特別前來會場祝賀農友通過驗證。

 

標章承諾:友善耕作與消費者信任

為確保林下經濟產品的品質與消費者信任,慈心基金會建立涵蓋生產、加工全程的驗證流程,核心原則為:不施用農藥、化學肥料,不破壞森林植被,維護生物多樣性,並進行現場稽核及抽樣檢測,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及成分檢驗,合格者方能授予「林下經濟產品」標章。 

林下經濟產品標章不僅是認證,也是林農對森林的承諾,向消費者傳遞「友善森林、安心選購」的價值。標章設計意象鮮明:聚木成林、共生共榮,分成綠色、藍綠色。綠色象徵林業用地產品,藍綠色代表廣義林下產品,只要有完整上層林木,不論是林業用地、森林周邊的農牧用地或原住民保留地,依林下經濟原則所生產之產品,皆可自主申請林下經濟產品驗證。林業署鼓勵通過驗證的林農,提供每年每公頃3萬元資材補助,保障山林產品的永續發展。在森林良好環境中生長的作物,不僅品質優於平地農作,也承載著林農汗水與守護生態的心意,希望透過標章與驗證制度,讓更多消費者看見林下經濟產品的價值。

 

林業保育署森林產業組陳美惠技正報告林下精進現況

 

一起為守護山林、促進社區永續動起來

農友在林下生產有別一般農田,地點都很遙遠,要跋山涉水非常辛苦。有人問,這麼辛苦的工作慈心為何要做?蘇執行長說:「這本來就是我們該做的事,慈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的心願是『光復大地、淨化人心』,台灣森林覆蓋率高,超過六成,藉此讓農友更認識無害的方式生產,同時將此理念帶進林業的經營,也生產出對人有益的食物,守護森林的好環境,所以,雖然難,還是應該要做。」蘇執行長對林下經濟很有信心:「今天只是啟動見證,之後還希望有更多林農朋友們響應,讓台灣廣大的山林能生產出更多優質農產品,政策能順利推動。」

林下經濟驗證標章不只是認證,更是一個承諾:支援林農、守護森林、照顧山村。邀請大家一起支持林下產品,讓每一次選購都成為守護山林、促進社區永續的行動,讓森林、農民與消費者共同編織綠色未來。

上:瑪蘭(左)、段木木耳(中)、金線蓮、下:天仙果(牛奶浦)、金線連(右)

【備註】:林下經濟迄今已提升山村綠色經濟產值累計逾1.5億元,品項包括: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森林蜂產品、臺灣山茶、馬藍、天仙果、竹笙、臺灣白及、絞股藍等10個品項,藉由適地發展,創造更高的綠色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