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1 / 04 / 14 4936

慈心基金會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推動「與地方共生—以海岸造林鞏固潟湖關鍵沙洲,守護台江國家公園自然及文化遺產」計畫,於4月14日舉辦「網仔寮汕植樹造林永續地景記者會」。活動特別於造林預定地 — 臺灣本島最西點的網仔寮汕沙洲舉辦,帶領與會來賓實地踏查現場,瞭解網仔寮汕對台江內海的守護,及在此進行海岸造林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左四)、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左五),及支持海岸造林的企業,種下黃槿、草海桐、土沉香、欖李等臺灣原生樹種,宣誓守護臺灣最大潟湖。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及共同支持海岸造林的企業,在種樹儀式中種下黃槿、草海桐、土沉香、欖李等臺灣原生樹種,宣誓以海岸造林守護臺灣最大潟湖 — 七股潟湖生態環境、永續地景的決心,並拋磚引玉進一步帶動社會關注,希望有更多有力資源的投入。謝處長十分肯定慈心在海岸造林方面的經驗,並表達沙洲種樹守護潟湖的期待:「沙洲逐年退縮危及潟湖地景與產業,傳統是以消波塊或築堤處理,國家公園以環境保育的角度,選擇用植樹來守護。去年和慈心基金會簽署備忘錄後,已陸續進行種樹工作,希望能號召更多的民間企業團體一起投入,期待小樹苗平安成長成為守護七股潟湖的綠色長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選擇造林守護潟湖地景生態與當地產業。七股區區長顏文穗對於慈心基金會使用水寶盆技術可以讓樹苗存活率達七八成覺得很不簡單。

召開「網仔寮汕植樹造林永續地景記者會」,期待各界能重視沙洲流失問題及造林的重要。

 

台江造林不僅關乎生態環境  更守護文化遺產

台江海岸造林計畫最為特別之處,在於當地特有的生態、人文、經濟共生發展樣態:由離岸沙洲環繞而形成的七股潟湖,因具有較外海穩定的環境,成為涵養珍稀五梨跤紅樹林、黑面琵鷺等200多種過境鳥類及200種魚蝦貝類的高生物多樣性水域,其中更有3種在IUCN列為極危,4種列為瀕危的物種,堪稱是台灣海峽的魚類基因庫。豐富的自然資源也促成在地人文長久以來的共生發展,形成歷史悠久的養蚵產業。因此,在台江地區以海岸造林行動,鞏固因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沙源不足而逐漸窄化的沙洲,不僅具有復育自然生態環境之效、守住全台最大潟湖地景,更連帶對於在地產業經濟、人文歷史的存續具有關鍵影響性。

守護沙洲,也守護了黑面琵鷺等眾多動物的家。(攝影/陳福順)七股潟湖涵養了200種魚蝦貝類。

沙洲不斷退縮,將危及潟湖生態與當地的養殖漁業。/ 圖為使用在封閉漁區的吊罾(台語)。浮棚式蚵架

 

運用多年海岸造林經驗 慈心挑戰艱鉅沙洲造林任務

然而,要在高鹽分海水侵襲、強烈海風直接吹拂的沙洲上造林並非易事。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說明,基金會在進入台江場域後,首先檢視當地環境條件與造林可能挑戰,並以多年來累積的海岸造林經驗規劃適地造林工法。

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說明沙洲環境與植樹方式。現地導覽說明原有地林木狀況及未來種植的規劃。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員說明水寶盆的使用,儲滿水可耐一個月,並可保護樹苗成長。測水質鹽度,EC值0~1ms/cm才能拿來澆灌,圖中鹽度計測到EC值10.5 ms/cm ,是不適合澆灌使用的。

第一步將在窄域沙丘設置堆砂籬攔砂積沙,增加沙源、逐步抬升地形,並更新現有老化木麻黃防風林、新植耐鹽耐高位地下水的樹木;在沙洲內海一側,則種植紅樹林增加其密度及面積,堆沙與植樹行動並進,鞏固危急沙洲區域。初步穩定沙洲較危急區塊後,將逐年往沙洲其他區域延伸,廣植耐鹽抗風、耐水的原生樹種,如:林投、黃槿、土沉香、海檬果、銀葉板根、白千層、檉柳、欖李、五梨跤等。

基金會預計在3年內,種植15.7 公頃、7萬棵樹,打造綿延的沙洲海岸林和內海紅樹林,守護七股潟湖,並提升濕地及海岸的生態棲地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的復育力,增加環境與氣候變遷適應力,強化自然碳匯力,同時兼顧農漁業經濟效益、保存文化遺產,達到在地經濟、社會和生態永續性的目標。

   以堆砂籬保護小樹苗有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阻擋東北季風的防風籬

海岸的第一線用木樁來阻擋海浪,削減海浪力量,也有堆沙作用, 因沙洲窄,風若太大吹過沙洲,便會淹掉上面的地面植栽及建築物。

 

里海倡議扎根於公共參與 慈心盼帶動社會共同關注

里海地景的永續發展,「人」在其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慈心基金會盼藉由率先貢獻海岸造林的經驗與技術,即將帶領南台科大、成功大學學生參與沙洲種樹,並期盼在未來能帶動更多在地組織、青年社團發展在地社區環保理念公民素養培育,並進一步影響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及參與,共同守護臺灣這片珍貴的里海資產。

多年來,慈心跟國家公園一直都在有機農業方面有合作,和台江則是因為有從「種樹」點燃合作的火花。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很感謝處長對種樹大力的支持,也表達了沙洲種樹的難度:「慈心雖然有海岸種樹的經驗,但此地處處是挑戰,有非常多的困難,過往經驗無法直接套用,須不斷的揣摩、思考如何讓存活率提高!」

蘇執行長也表達了內心的祈願:「我們這良善的心願,配合大家的努力,盡人事以外,還是需要上蒼的支持,今天透過大家共同投入、共同見證,把這個好消息,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人一起來努力!」

 沙洲海岸造林難度高,蘇執行長期待大眾能多關心與支持。

 

【以海岸造林打造臺灣里海倡議實踐典範】

以海岸造林同時復育自然生態環境與產業的模式,實際上與國際「里山/里海倡議」精神不謀而合:透過增進農村社區的調適能力,促進農林漁牧等農業生產地景和海景保全活用,在日本北海道,即有漁民力行種樹以復育漁業資源的案例。臺灣近年來雖漸有不少里山倡議實踐案例,但對於串連森川里海完整發展而言不可或缺的里海倡議,仍較缺乏成熟先例。慈心基金會以「里海」概念提出的「與地方共生—以海岸造林鞏固潟湖關鍵沙洲,守護台江國家公園自然及文化遺產」計畫,極具發展臺灣里海倡議實踐典範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