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塑行動系列
淨塑行動系列 2025 / 09 / 17 44

淨塑經驗交流,保護環境與有情刻不容緩

眾所皆知,全球塑膠問題已成為當前全球性最嚴峻的環境挑戰之一,其中一次性塑膠占生產量的40%,隨用即丟,成為海洋和陸地最大的垃圾來源。塑膠難以完全分解,造成塑膠微粒遍布空氣、水源,甚至累積於人類器官內,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長遠危害。

2025年9月6日慈心基金會在雲林福智教育園區,舉辦淨塑一日營隊,共有兩百多位共襄盛舉。互相交流淨塑行動遇到的困難,並透過研討的方式,找尋可行的改善方法。福智佛教基金會陳耀輝董事長及福智僧團性向法師特別上線鼓勵大家,談到慈心指導老師真如老師在2016年老師因目睹塑膠對海洋生物的嚴重傷害而感到悲痛,原因是人類為了便利,無意中對環境和生物造成了巨大傷害,自此慈心開始推動淨塑。陳學長勸勉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為推動淨塑努力,最終一定能達成保護地球環境的目標。法師強調:結合志同道合的道友一起為世界全人類一起努力,最後一定會幫助到自己。 

(左) 陳耀輝董事長勸勉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為推動淨塑努力,最終一定能達成保護地球環境的目標。 (右)性向法師希望大家減少塑膠使用,以保護環境和眾生的生命。

 

習慣是最大挑戰,行動是最有力的解方
在這次營隊中,首先由前南投市光華國小,負責淨塑推動的沈明錦老師,帶著大家了解到台灣正被垃圾淹沒,焚化爐老化、垃圾堆積如山,而分類與回收效益不彰,環境污染嚴重,感受到我們與塑膠的關係如此密切,帶給健康與環境的傷害又是如此的深遠。面對塑膠垃圾危機,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消費習慣,實踐「源頭減量」,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才能真正擺脫「垃圾圍城」的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更潔淨的環境。

光華國小沈明錦老師,分享塑膠與我的距離。

 

淨塑達人洪珩喻分享個人推廣的經驗。她回想,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食安風暴,更強化了她保護孩子的決心。2016年,透過學習,她深刻理解到可以從身邊做起,從此開始積極推動減塑,她體會到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敵人」,就是自身的習性,鼓勵大眾從自身做起,實現永續生活。來自南投的陳怡廷是佛學班的班長,從2016年開始推動「減塑」,結合師長「終結連環殺手」的教誨,引導同學們透過減塑行動培養慈悲心。她分享了中秋節自備餐具、撿拾垃圾、以及製作供佛水果盤和花藝蛋糕的實例,闡述了如何克服便利性帶來的挑戰,並將這些看似瑣碎的環保行為,昇華為觀察自身習氣、讓心更柔軟。

里仁商品開發課周瑜瑛課長表示,從2016 年開始,里仁就致力於開發減塑產品,從最初的洗髮皂到各種食品包裝,不斷嘗試如何減少塑膠使用,尋找環保包裝方式。過程中,不僅要克服食品安全法規的限制和製程上的困難,還需回應消費者對包裝外觀的偏好以及運輸造成的損壞等實際問題。儘管困難重重,里仁仍持續努力,並透過提供折扣和結合政府綠點回饋等方式,鼓勵消費者參與減塑行動。最終目標是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而非追求單一的最終解決方案。里仁的歷程證明,減塑之路不會一蹴而就,但每一步的努力,都為未來的永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右上)里仁周瑜瑛課長,主講企業減塑困難與突危。 (右下)淨塑達人洪珩喻,鼓勵大眾從自身做起,共同對抗塑膠浪費。 (左上)南投的陳怡廷,結合師長「終結連環殺手」的教誨,引導同學們透過減塑培養慈悲心。 (左下)慈濟雲嘉南志工會務總窗口黃慧蓉師姐,內部推廣環保也需要不斷溝通與協調。

 

跨團體分享、無痕午餐兼顧美味與環保
此次還邀請了慈濟團隊參與,慈濟雲嘉南志工會務總窗口黃慧蓉師姐,分享個人環保歷程與團隊推廣的經驗。今年適逢慈濟環保深耕35週年,慧蓉師姐謙虛地表示,他們抱持著與慈心學習的心態來參加。慧蓉師姐受媽媽影響,從小就展現了慈濟人對環保的身體力行與堅持。並在共修與大型活動中,推行多種無痕飲食方式。她說推廣環保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也需要不斷溝通與協調,但只要堅持做對的事,最終將環保融入生活,成為一種習慣。

淨塑好朋友慈濟團隊共八人參與盛會。

 

200多人的午餐安排,隱藏了營隊的巧思與用心,堅持落實無痕無塑,讓學員享受可依個人喜好增減配料的刈包、高纖多彩蔬菜捲、冰鎮滷味和水果,營養滿分之外,還沒有湯湯水水的問題。DIY沖泡擂茶,悠哉享受蔬食響宴。整個營隊無使用一次性餐具,並將垃圾及廚餘壓縮到最少,200人一天下來就減碳達到1,180公斤,成就了深具意義的一餐。

學員對於主辦單位無痕午餐的安排讚不絕口。

選出午餐餐具大賞前三組,組內每人贈送bb木質海綿,為大家帶來額外的驚喜。

 

討論實踐策略  用純粹方式泡出最佳茶韻
慈心淨塑陳玫暖課長及沈明錦老師,在下午的「淨塑一起行」課程中,帶領大家研討各項議題,分享對於塑膠污染嚴重的感受,及淨塑的理由?鼓勵大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塑,並討論了實踐減塑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策略,強調減塑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關乎個人健康的行動。目前政府推動政策速度較慢,且現有管制措施效果有限。因此,鼓勵大家 「跑在前面」,即使政府尚未全面禁用,個人也應主動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備品。此外,也反思了習氣是實踐減塑的最大障礙,鼓勵大家克服慣性,將減塑內化為日常。

慈心淨塑課陳玫暖課長帶領大家做淨塑各項議題的討論。

各小組熱烈討論。

 

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想要喝一口好茶,大多透過茶包來解決。本次營隊請到慈心執行長蘇慕容,透過喝茶聊淨塑,教大家如何用散裝茶簡單泡出最純粹的茶香。淨源茶以有機農法栽種,保護了土地、水源與生態。這與淨塑著重於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避免塑膠垃圾污染海洋與土地相通,兩者都致力於從源頭減少污染,為了守護地球環境,讓生態得以永續發展。
這次的營隊除了有動態的小組互動及課程教學,還有靜態的淨塑微展覽,展示區的塑膠材質危害圖示(笑臉及哭臉圖形)印象深刻,讓大家一目了然塑膠造成的過患,並建立我們正確的認知。

慈心蘇慕容執行長教大家如何用簡單的工具,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茶。

靜態淨塑展覽,讓學員一目了然塑膠的過患。


你我的堅持 將善念持續擴散
最後,參與本次活動的學員,現場也分享了心得。來自高雄的學員表示,本次課程讓他了解塑膠危害,學到方法要跟家人分享塑膠的危害。另外,來自林口的學員表示,雖有老師教導做減塑,但實踐中常遇困難。這次一日營讓她感覺「更有力量」,鼓勵自己「有困難還要繼續做」。還有學員說,看到垃圾山照片具震撼力,促使她反思還能多做什麼。覺得減塑個人實踐相對容易強調「能少用一個就少用一個」,一人少用影響全台灣,希望將善念擴散。

活動結束後,從學員回饋的字裡行間也感受到很多的溫暖與鼓勵。很多學員透過這次的活動,驚覺原來平時製造的垃圾會變成垃圾山,製造垃圾的速度跟不上焚化的速度。了解到其實減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惰性。也開心有部份學員表示,經過這次的營隊互動討論,感覺淨塑更有動力,也覺得沒有那麼難了。結束前,福智僧團性莊法師勉勵大家:「雖然推廣不易,關鍵是自己先實踐,不是馬上用高標準看別人。這不是一般善行,有佛法慈悲內涵,從自我成長開始,淨塑讓好習性深植。」

充電一整天,學員們心得滿滿,踴躍發言。

結束前,福智僧團性莊法師勉勵大家:雖然推廣不易,關鍵是自己先實踐。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減塑雖然不容易,但我們相信,在塑膠污染日益嚴重的今日,您的每一份堅持與行動都至關重要,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如同涓滴細流,終將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我們所做的,不僅是保護海洋與生態,更是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純淨、更美好的未來。營隊是個美好的起點,讓我們並肩共同邁向無塑的未來!

淨塑一日營,淨塑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