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島茶快訊 2025 / 10 / 30 33

2025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於10/12圓滿落幕,今年共吸引 123萬人次到訪,刷新了歷年紀錄,雖說人數激增與國慶煙火於南投施放有關,而近年茶飲的多元、時尚感和健康的形象,也是茶香走入許多人生活的催化劑。2019年,茶博首次出現將有機茶集中獨立成一個館,展館內外皆獨樹一格、引人注目,並將個人嗜好的茶飲,提升到守護環境生態、朝向永續的未來願景。

 

有機茶專屬舞臺的誕生

往年,有機茶一直都隱身在茶博兩百多個茶攤中,有機的「價值」被忽略,也被「價格」比下去。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聽取有機茶農的心聲,在農糧署的支持下,一個聚集全台最多有機茶的主題館從地湧出!自此,每年台灣1/3的有機茶農在「有機茶主題館」大集合,堅持以有機耕作照顧土地的茶農,從此有了一個專屬的舞台,成為有機茶界的盛事。而主題館優雅時尚的外觀,以及內部高挑舒適的參訪氛圍,得到許多茶友們年年必訪的讚賞,而每年圍繞有機茶精心策展內涵與視覺設計,都大大開啟了到訪者的想像。為期九天的展出,有機茶的美好價值得以讓更多人看見。

 

有機潛力不設限  六年策展進化的旅程

2019年至今,除2021年COVID-19全球大流行外,六年用心策畫「有機茶主題館」豐富多樣的內涵,令人驚艷。還記得頭兩年,展館由種籽設計執行,充滿生命力的茶園與生態的手繪風格,讓人流連忘返,同時舉辦11堂講座,邀集有機茶各領域專家談談有機茶不同面向的議題,並展示描述各種茶特色的風味輪,為選茶提供明確的指引。第二年(2022)起,茶席打破傳統坐下來試喝的方式,改為回字形十席吧檯式奉茶,將喝茶與買茶分開,讓農友與民眾輕鬆分享互動,又沒有選購壓力,頗受好評,而展館也改為高挑通透、清新大氣的風格,延續至今成為主題館令人喜愛的特色之一。

 

2022年起,主題館正式命名為「有機’島茶」,希望以「台灣成為一個有機島嶼」的願景來營造有機茶品牌。伊德設計在布展中提出十大飲哲學,基金會以土壤、水源、動物、茶葉、人物五個面向,呈現有機茶於環境生態、風土人文等多元的永續價值。2023年從十大飲哲學中提出「潮學」為題,特聘專家帶領大家了解評鑑茶、嘗試茶飲的新覺受—茶調香、茶調飲,以及「五大環境沙龍論壇」詮釋有機茶對環境生態的貢獻,並以「環境美學飲食」開啟有機茶的想像與美感。去年(2024)則以「有機’ 島茶X植學」詮釋有機耕作與萬物共存共榮。「有機三生立體展」,讓民眾體會與自然共好的有機精神,落實於生產、生活、生態上的具體樣貌,進而建立對有機農業的信心與支持!五年間,一年年的突破蛻變,為「有機’島茶」帶來活力與新意,來館人數與營業額持續成長,全台首創的「千人有機茶封茶會」更為茶界創造另一個高峰。

 

回到剛剛落幕的2025年茶博,展期橫跨中秋與國慶,成為許多人攜家帶眷或三五好友共遊的選項。今年展館因茶博部分展區建設中而搬了新址,佈展依舊用心與111位農友的熱情與茶友們支持度不減。

今年主題為「有機島茶 × 時尚學」,大大的主視覺以茶碗剪影, 象徵承載文學、包容萬物的容器。  高掛的V型布條上,漂浮的茶葉與自然流動的茶湯,讓展館時尚感十足。一進館,百位有機茶農的地理分布圖中臺灣各特色茶區,呈現「全台灣是一座有機農場」的豐饒。另一邊牆面上,一幅幅平面搭配實物的「天然美學區」,以象徵「共生、循環、生態、文化」四座浮島,表徵在有機農法的世界裡,自然不再是被管理、被修飾,在茶園裡的植物、土壤、動物是農友共同創作的夥伴,而茶則是在人們生活中扮演健康、經濟、文化、藝術等多元角色。

 

同時,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 提出的健康、生態、公平、謹慎的有機農業四原則與「2025全國有機茶分類分 級TAGs評鑑活動」比賽茶的展示,讓國人了解有機的高度與臺灣有機茶的優秀水準。兼具教育與創意思考對談的「沙龍論壇區」,也是頗受歡迎的節目,今年邀請到茶界專家與跨領域新秀,分享不同茶類的知識與年輕世代新思維與體會,並以有機茶搭配創意料理,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為靈感,設計一道道有故事的美學料理,場場爆滿,為大家帶來視覺與味覺的全新體驗。

 

農友與茶友的相遇:一杯茶連結彼此的心

多年來,「有機茶主題館」真正的靈魂人物一直是農友,在回型中島品茶區,為期九天上下午共180場茶席,每天由不同的茶農親自沖泡,談談茶的特色、怎麼泡才好喝,或是眉飛色舞地分享田裡有哪些動物來搗蛋,為何選擇種有機的甘苦。讓你感受到眼前小小一杯溫熱純淨的有機茶,有著農友對有機的堅持與守護大地的信念與滿滿的愛。

 

 

許多農友多年來參與駐館奉茶已成為好友,可以看到他們互相支援泡茶招呼茶友,有三位青農甚至是「一人泡三戶茶」,並商討創立共同品牌。這次主題館換在外圍,很多熟客找不到,新的茶友也容易忽略,在主場地對面亦有設攤的農友林哲賢,主動掛了一個大大的指引牌說:「我來幫忙宣傳曝光!」而現場也看到許多一家人集體站台的溫馨畫面,乃至小娃兒都抱來了!因為「有機主題館」的存在,經過時間的醞釀,將大家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 看到有機茶的未來與世代傳承的希望。

 

消費者最常表達的就是:「好喜歡你們館的氛圍,感覺好舒服!」這裡除了熱情的農友外,由慈心義工擔任的服務人員,猶如溫暖光亮的發光體,隨時用微笑接待入館的民眾,也有義工在炙熱的陽光下熱情揮手迎接路過客。有人說:「你們跟其他館很不一樣,很熱情。」  

多年來,主題館也成為拉起茶農、民眾、慈心友誼的橋樑。某位教授年年造訪,已與茶農成為好友,還親自參訪茶園。 有位民眾從第一年就來,和義工再見面時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個Line?」還有位年輕女生是茶農子弟,但家人尚未轉為有機,她卻想藉由買有機茶來改變家人與世界。今年友特別多的外籍朋友來找茶。兩位來自洛杉磯的年輕人說要帶回美國、英國送給運動朋友。他們說:「有機就是好,尤其對運動的人。」另外有位開餐館的日籍客人表示,想要將台灣的有機茶分享給客人。這些短暫的互動,讓館內散發一股溫暖與感動的氛圍,台灣的有機茶,也藉此傳給更多人,傳到更遠的國度持續飄香。

 

從一杯茶開始,守護一座島的生態與未來

茶葉比之稻米、蔬果等作物耕作面積小,慈心基金會為何一年年地接下「有機茶主題館」推廣有機茶的任務? 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就是因為不忍看到生命受傷害而創辦基金會,而臺灣茶區多位於有著豐富生物群的水源地及生態保育區,農友透過友善有機的耕作方式,於傳承在地茶業文化與經濟的同時,也保護了水源與土壤,更能為淺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打造永續發展的環境,這也是慈心基金會為何在十多年前於坪林推動水源區茶園轉作有機耕作的「淨源計畫」之初衷。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對於將有機茶從慣行茶獨立出來有很深的期許:「希望能讓農友為有機茶產業永續發展的貢獻被看見,更完整地向大眾傳達有機茶的理念與精神!」而這些年來有機茶園耕作面積穩定成長,有機茶園管理與製茶工藝年年持續進步,品質越趨穩定,農友的用心與努力得到茶改場長官的肯定,挹注經費並指導主題館營運的主管單位農糧署更指出,有機茶不只是產品品質的提升,對守護環境與國人健康安全亦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一年又一年,慈心陪伴著有機茶農在茶博成長,蘇執行長說:「我們有很大的成長,但也還有進步的空間。」蘇執行長希望有機茶不只是在茶博期間曝光,因為有機茶農多單打獨鬥,期待藉由「有機’島茶」品牌永續經營,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與支持,因此一直在嘗試各種推動的方式與管道。茶博之後,11月14日(五)~17日(一)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設臺灣有機茶VS.永續推廣等五個主題區,提供國內及國際客戶諮詢。接著將在11月22日(六)~23日(日)於希望廣場展售媒合,希望讓民眾有機會直接接觸各地的有機茶,進一步了解風味特色,提升消費者對有機茶的認識與支持度。

 

感謝農糧署多年的指導與資源挹注,有機茶農友與廣大茶友們長期的投入與關心,慈心基金會將持續串聯茶農、各界專業人士與消費者,推動「有機’島茶」的願景,期待有機茶不僅是茶博的亮點,更成為臺灣永續農業的驕傲品牌,讓這份土地的純淨香氣,走向世界、永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