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印獎-生產操作組《特優》】 十甲有機農場 看天田 / 蔡一宏、郭明賢

位置:嘉義縣東石鄉

綠保作物:毛豆、玉米、洋蔥、胡蘿蔔、南瓜、水稻、紅蔥頭、冬瓜、馬鈴薯、地瓜、香蕉、玉米筍、白蘿蔔、珠蔥

保育標的:保育類動物-黑翅鳶

郭明賢(右)與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

 

在第二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的頒獎典禮上,看天田的創辦人、生產組特優得主郭明賢分享道:「我自己從 12 年前開始投入農業。那時候,很多親朋好友都覺得我很傻,說我放著好工作不做,跑去種田。但我心裡很清楚,我是想做一些真正能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所以我選擇成為農民」。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是臺灣最大的海埔新生地,擁有多樣的生態環境與棲地型態,也成為候鳥喜愛的棲息地。

這片回歸自然的綠洲吸引了看天田農場的創辦人郭明賢先生。他原本是KTV老闆,因希望孫子能吃到無添加的健康蛋糕,意外踏入農業領域。在嘉義東石,他找到舊識蔡一宏先生,向台糖公司租了超過20公頃的農田,成立「看天田農場」,從水稻、玉米到毛豆,都採用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進行生產。 

郭明賢與評審蔡志濃博士分享耕作理念。

 

看天田農場目前佔地約 22公頃,由青年返鄉的吳柏毅先生負責日常管理。農場採用作物輪作制度,並透過低耕不翻土與保留雜草覆蓋土壤的方式,維護土壤健康與生態多樣性,田間的每一筆作業紀錄都十分寶貴,對經驗累積與傳承至關重要。過去傳統農業多依賴紙本紀錄,但紀錄容易遺失且標準不一,柏毅協助建立統一作業標準,每一期的作業紀錄累積後,形成完整的栽培資料庫,對新農人具有寶貴參考價值,也有助於改善作物管理流程。 

位在鰲鼓溼地的看天田鳥類生態豐富。

 

農產品產銷過程裡,不漂亮、規格不完美的農產品常常被丟掉,看天田也透過加工處理,讓「格外品」找到出路。例如胡蘿蔔,透過加工、分級,它們也能變成價值,變成收入。對郭明賢而言,創造農業的資源循環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在郭明賢的努力下,農場年營業額已達八百萬元,不僅供應自家KTV的餐飲原料,也將新鮮有機蔬菜及三色丁、自製米蛋糕銷售至有機、友善通路,形成完整的農產加工與銷售鏈。這個經驗也顯示,有機農業在台灣不僅具可行性,也能吸引年輕人投入,為青年返鄉從農提供榜樣。郭明賢先生除了生產有機作物,也致力協助青年農民解決返鄉後遇到的各種挑戰,讓他們能專心投入農業,並分享如何應對蟲害及其他生產問題。  

看天田的有機三色蔬菜及毛豆蛋糕都是招牌商品。

 

農場的經營理念不僅注重產量,也重視永續經營與生態保護。位於鰲鼓濕地旁的土地,透過有機耕作維持水質與土壤健康,並保護當地野生生物的棲息環境。郭明賢先生與吳柏毅先生的努力,使看天田農場成為一個結合生態保護、青年教育、農業創新及產品加工的典範,展現台灣有機農業的潛力與希望。看天田農場從郭明賢先生的初心開始,經歷虧損與高齡化農業挑戰,透過改革、系統化管理、青年返鄉與農產品加工,逐步建立穩定且可持續的有機農業模式。透過累積的作業經驗,以及結合地方資源與生態環境,農場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為台灣青年農民提供了可借鏡的成功案例,展現了有機農業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潛力與價值。
一路走來,郭明賢常常提醒自己:「如果為了短期的生產,破壞了生態、污染了環境,也影響到全體社會與我們自己的生活,那就不值得。真正的農業,應該是讓土地、作物、人三者都能共好。」

 因颱風海水倒灌水淹之後的農田,佈滿了鳥類的腳印。

【評審老師講評】

有完整加工產品與通路、市場行銷收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