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未來20年使命
慈心未來20年使命 2023 / 11 / 29 2156

【前言】

慈心基金會至今(2023)已邁入第26個年頭,創辦以來,秉持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精神,帶動台灣有機、種樹、蔬食、淨塑的推廣與實踐,也逐步拓展到海外。

然而,隨著全球氣候、環境、科技、社會劇烈變動,永續成為顯學,ESG已是企業勢必要走的路,在此趨勢下,慈心未來二十年的使命是什麼?該如何迎上全球趨勢,持續淨化人心、守護環境與生命?為此,慈心基金會啟動了一系列演講,邀請大家一起學習觀察全球趨勢變化,共同思考我們與下一代的未來!

這一場請到農業部農糧署農業資源組黃俊欽組長談談目前溫室氣體排放現況、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與農業淨零排放的挑戰。

 

 

全球暖化與你我有什麼關係?

現在地球在發燒當中,人類很多行為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極端氣候越演越烈,科學家模擬推測,若這樣下去,海平面會不斷上升,度假勝地馬爾地夫將會不見,臺灣的龍山寺最後只剩香爐頂蓋,將大大影響我們整個生活。所以目前全世界最熱門的議題是怎樣達到淨零排放,已有148個國家宣示2050達到淨零目標。

臺灣受氣候影響很大,尤其是農業,過去兩三年因乾旱導致農田休耕,雖對淨零排放有幫助,惟農業天然災害受損,一年超過百億,近幾年由於氣候變遷的關係,乾旱強降雨頻繁,全年都有災害發生,農業生產面臨很大的挑戰。
未來30年整個農業推動上,淨零排放是最重要的議題,蔡總統於2021年4月22日宣示臺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農業要提早10年在2040年達標,而且農業不只淨零,還要達到負碳生產,提供減量及碳匯效益給工商業部門。

以下將就溫室氣體排放現況、淨零排放國家政策(包括:淨零排放目標、農糧產業淨零排放與土壤碳匯及循環、有機農業與淨零排放)、農業淨零排放挑戰三部分來談:

 

一、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現況 

根據2021年溫室氣體國家報告,全台總排放量為2億7,351萬5公噸CO2e,農業部門為3,301百萬公噸,占比為1.15%,其中排放量最高的是工業部門。

溫室氣體排放分燃料燃燒與非燃料燃燒,農產品乾燥或機械操作時會用到的汽油或柴油屬於燃料燃燒,非燃料燃燒是指實際生產時所造成的碳排,例如:土壤耕犁時與水稻在發酵或施肥過程中造成甲烷等氣體排放,禽畜動物排氣,這些都會造成很大的碳排量,而肥料中的尿素則會造成氧化亞氮的排放。整個農業部門燃料燃燒、非燃料燃燒各佔一半,其中,非燃料燃燒以耕犁所造成的碳排為主,其次是水稻與禽畜飼養。因應氣候變遷,各部門都被要求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今年(2023)環境部已訂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三期(114年)農業部門要減三成以上,管制目標是五百萬公噸碳排量。

 

二、淨零排放國家政策與目標

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提出「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制定國家淨零排放的策略,預計2030要減量20%,數據看起來簡單,要做到非常困難。為此國發會制訂了12項關鍵策略,包括能源的運用,淨零的資源循環再利用,自然碳匯,以及生活、金融業轉型的部分一起帶動,希望達減量目標。農業部主責自然碳匯,並參與資源循環零廢棄及淨零綠生活等關鍵策略。 

 

十二項轉型策略之「碳捕捉利用及封存」

在第六項碳捕捉部分,透過技術、法規、學術、經濟面、公正轉型,減量目標是2030年要有176~460萬噸一個ccus(碳捕捉)的目標。農業部門也可利用植物作碳捕獲的工具,比如狼尾草生物累積量很快,可從空氣中抓很多碳下來,燃燒成生物炭,再埋在地下封存,但成本較高。

 

十二項轉型策略之「資源循環零廢棄」

國家整個資源循環要達到的目標就是零廢棄,朝向製作高質材料化或燃料化,連最後的爐渣灰都可肥料化,讓整個物質有效循環,可以創造碳權,例如鳳梨葉可作成纖維。淨零排放是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為原則,也就是產量不變的情況下,透過改變耕作方式產生減碳增匯效益,農業剩餘資源可成為燃料替代燃油,燃燒完的灰渣可成為肥料回到土壤裡,產生的熱能供應農業剩餘資源乾燥所需,這樣就是一個完整的循環。

 

十二項轉型策略之「自然碳匯」

法國曾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1)提出「千分之四倡議」,認為土壤有機碳每年增加千分之四,可以抵銷掉每年的碳排量。農業部門目標是2040年要達到一千萬公噸碳匯量,海洋要增匯難度較高,森林超過15年的樹生長緩慢,但是土壤透過改變耕作方式,未來至少可以有600萬噸以上的碳匯量。

 

淨零排放國家政策與目標

成立「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

為規劃我國淨零排放路徑,行政院已成立「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並分為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運具電氣化及負碳技術、治理等五大工作圈進行研討評估,並研提具體成果報告及落實方案。農糧署於「負碳技術工作圈」項下「環境系統可吸儲之碳匯」(Carbon sink)技術領域小組主責「土壤碳匯」,與「森林」及「海洋」碳匯,分別開發減量與碳匯技術及研擬配套措施。

 

 

淨零排放目標:萬物以土壤為根本,從土壤管理包括物理化性質,作物的種類、操作模式,以及土壤下面的微生物、有機質材料,如何把含碳的有機物質放到土壤裡,自112年起,盤點繪製土壤碳匯地圖,知道未來的碳儲潛力在哪裡,針對碳儲潛力高的去做較多的措施行為,來增加碳匯量,希望未來會有一個碳匯的查驗機制,未來碳匯量可以提供工商部門來使用,創造農業價值。

未來重點工作共分以下三個項目:1.強化土壤管理、2.建立負碳農耕管理模式、3.開發生物資源增進碳匯 

  

※點我看更多農糧產業永續經營淨零排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