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創刊號 2008 / 10 / 01 1397

2008年的中秋節,辛樂克颱風重創南投廬山──玉池飯店地基被掏空,七層樓高的綺麗飯店橫躺在溪床上,連地基都蕩然無存沒有……其實,廬山溫泉區不算是新的災區,1994年道格颱風、2004年七二水災、大水都曾經漫向廬山溫泉,不少學者專家慎重提出警告,若人類再超限利用大自然的土地,總有一天,大自然會來要回去。當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發出警訊,要人類回到原點,讓它休養生息,然而我們是否曾在災難中聽見大地的申訴呢?

magazine03a00002原住民朋友深信泥土裡的物種,都有牠們的貢獻

人類的貪欲,過度剝削大地資源,很早以前日常老和尚已經看見這個危機,他說:「一般人面對困境是無奈、抱怨,可是佛弟子面對困境,要去了解它的原因,困境是可以解決的,苦是可以改變的,這裡有一條道路可以走。」所以,1995年開始推動有機農業,當時很多專家都建議不要做,因為做這件事只有三個字「不可能」!而老和尚認為這是有意義應該要做的事情,所以他堅持要做,於是創辦「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帶領一群人從零開始,從沒有路的困境中慢慢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為什麼取名為「慈心基金會」?老和尚說,因為大家一聽到「慈心」就知道這個基金會的宗旨──「以慈心對待一切!」如同廬山的困境,這幾年來大地反撲的力量愈來愈大,看到危機,不能只是坐以待斃。老和尚帶著弟子在這樣的困境中逆勢操作。當然少數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扭轉局面,如果有更多這樣的有心人,這股力量就會像洪流一樣,匯聚成更大力量。

流淚耕耘,必歡樂收割!在一群人的努力下,他們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早期種出來像網球拍的洞洞菜、貧血西瓜、拇指牛蒡、五爪胡蘿蔔……時至今日,有機蔬菜常常盛產,產質、產量都已有一定水準。例如,花蓮富里銀川有機米產銷班,以前是有機田孤零零的在慣行田當中,幾年下來,有機田「反包圍」了慣行田。

日常老和尚在基金會草創期就胸有成竹,他感覺一定有很多與慈心基金會理念相應的人會出現,這些人都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有宿世的願力,老和尚有信心:「只要我們做了,這些人一定會出來。」

這幾年走過來,有愈來愈多的人認同基金會的理念,漸漸在台灣走出一條路。以本期為例,「慈心大地」創刊號──還我山林「原」貌,專訪的主角之一吳美貌女士(財團法人生技中心副研究員),跑遍許多部落協助有機栽植,如她勸發位於石門水庫集水區馬里光溪流域的谷立、梅嘎浪和嘎色鬧三個部落,摒棄使用大量農藥的傳統種植方式,全部改用自製有機肥料,減少了對石門水庫的危害。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開設原住民的專業班級,免費提供原住民讀書與住宿,不限族群與年齡。林進財老師指導他們種植有機蔬菜,並不時灌輸這些原住民學生:「什麼土地做什麼用途,大自然早已規畫好了,只是人類超限利用它,結果是一下雨就造成山崩或土石流。」林老師自己也在台中大里耕耘有機農場,他希望這些學生回到家鄉,能推動族人種植有機作物,為台灣保留一片淨土。

為台灣保留一片淨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其實,原住民之中也有很多人是有機農耕的先驅,像台東布農族青年胡金至,在南橫東邊的海端種植有機水蜜桃,憑藉「對的,就要堅持到底」,不怕失敗,從中體會人與大地、樹木是一體的。他說:「果實成熟落地,是對大地的感恩。」原住民朋友深信泥土裡的物種,都有牠們的貢獻,所以要好好保護祖先所留下的土地。

竹東五峰鄉的薔薇農場,是泰雅族徐進明的美麗家園。除了種植有機蔬果,還從事台灣原生樹種及一葉蘭的復育,他志在恢復台灣故有的山林本色。

這些人都在自己的起跑點推動有機耕作,同時就守護了台灣山林。慈心基金會就像點燈人,在黑暗處點亮一盞明燈,相應的人自然聚集過來。本期介紹這幾位分散在寶島不同角落的人,雖然每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加起來就眾志成城。


日常老和尚於1995年(民國84年)10月25日在嘉義朴子農場,撒下慈心第一把有機種子,他說:「今天是光復節,有它特別的意義──光復大地,淨化人心。」一念慈心,天下歸仁!老和尚寬廣的心,到最後是要救整個地球的人。老和尚期許「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要發展到什麼程度?要讓整個地球上所有的人都進來,能夠維持一個健康和樂的世界!

下一頁